車路協同駛入了“快車道”
知名科技世頭也紛紛躬身入局
智能網聯產業建設的價值點
車路協同商業化、車和路之間的互通
這些關鍵熱點一直備受關注
近日,中關村智能網聯研究匯
采訪了深耕車路協同領域的高新興
解碼車路協同技術背后的商業邏輯
2010年,車路協同概念開始在國內萌芽。
五年之后,這項前沿技術從清華出圈走向市場,開始逐步產品化。這一中國特有的黃金路線推出便風華正茂,既吸引了華為、東軟、高新興、大唐、百度、阿里等商業巨頭正面交鋒,更有星云互聯、海康智聯、希迪智駕、華礪智行等技術先鋒扎堆入場。
作為智能網聯“中國方案”的差異化戰略,車路協同路線一直被寄予厚望,產業各界都在期待這一技術能夠串聯起智能汽車、智慧交通、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多個科技引擎,釋放巨大的飛輪效應。
回望三年前,由國家11部委發布的《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在眾望所歸中啟航,巨大的政策紅利掀起了各地此起彼伏的“造城運動”。
截止目前,我國已建設17個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范區,批復16個“雙智”(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城市。以北京亦莊為例,僅經濟技術開發區60平方公里范圍內,已擁有332個數字化智能路口基礎設施全覆蓋。智能網聯產業項目建設更是從智能道路改造到示范場景應用,再到城市級的車路協同體驗一應俱全。
但另一方面,項目重視“展示效果”、沒有實際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難以量化等問題一再被業內人士詬病。那么,在從業者看來,各地智能網聯產業建設的價值點在哪里?車路協同商業化到底路在何方?車和路之間的互通如何實現?近日,智匯哥采訪了車路協同領域的資深專家吳冬升博士,解碼車路協同技術背后的商業邏輯。
吳冬升,現任高新興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智能網聯事業部總經理、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高新興)副主任。在加入高新興之前,曾擔任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職務。對5G、車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化轉型、智慧城市有深刻洞察。
01 解碼車路協同商業模式
Q:各地億級項目接連上馬,如何客觀評價智能網聯產業建設成果?
我們判斷一個地方智能網聯建設是否優良通常可以從要素指標和價值指標著手。要素指標是評價各地智能網聯建設具備的條件優劣,例如說車端設施滲透率和路側設施覆蓋率等。價值指標是評價該地智能網聯建設后帶來的價值高低,主要分為惠民、善政、興業、商業價值等方面。
慧民是讓民眾在出行中能獲得智能網聯感知度,讓民眾真正感受到信息娛樂、安全、效率、協同、自動駕駛等各種車聯網應用服務。
善政是通過智能網聯賦能智慧交通(交管、交運等)和智慧城市(新城建),并且通過數據開放,充分運用智能網聯產生的大量有價值數據,實現跨系統的數據融合和應用。
興業是打造“人-車-路-網-云-圖”車聯網產業生態鏈,結合當地產業基礎,打造車聯網特色產業集群。商業價值則表示賦能各種自動駕駛應用場景實現商業閉環。
Q:發展至今,車路協同項目的投資主體都有哪些?
車路協同項目由誰來投資是考驗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中國道路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和運營主體具有多元特點。一般城市道路的智能化基礎設施由公安交警、交通局、住建局等負責投資、建設和運營;國省干線、農村公路的智能化基礎設施由交通局負責投資、建設和運營;高速公路的智能化基礎設施由省交投集團和地市交投公司分別負責投資、建設和運營,涉及到高速交通違法的智能化基礎設施由高速交警或委托交投集團采購。
業主多元化,直接造成了車聯網路側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和運營主體不確定和碎片化特點。
Q:想要實現商業造血,車路協同技術有哪些變現模式?
車路協同的服務對象除了2C端的消費者用戶外,還包括2B和2G的用戶。
C端用戶通過車聯網V2V、V2I、V2P、V2N等享受信息服務類、安全類、效率類、協同類、自動駕駛類業務。這部分用戶要有意愿為自己享受到的車路協同業務買單,或者愿意為其中一部分業務買單。讓消費者愿意買單,這是產業界正在共同探討,未來也一定能達成的目標。
B端企業用戶包括車企/Tier 1(例如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自動駕駛初創公司、Tier 1等)、保險公司、金融公司、能源公司、互聯網公司、行業大客戶(例如運營商、公交公司、出租車公司和物流公司)等,這些B端企業用戶也會對相關的車聯網業務產生買單意愿。
G端客戶如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管理者,包括城市和城際的公安交警、交通、工信、住建、發改等各個委辦局,也可以采用購買服務方式,獲得相關車聯網業務服務。
02 車路協同造富之路
Q:關于車路協同技術的商業化落地,您覺得還有多遠?現階段該如何突破?
車路協同的商業化進程和發展趨勢可以從技術演進、業務應用、落地實踐三個維度來分析。
首先,從技術演進的角度來看,車路協同是一個由低至高、持續演進的技術體系,即由信息交互向協同感知及協同決策控制逐步演進。其中信息交互是重要基礎,協同感知是關鍵核心,協同決策控制是最終目標。
當前安全類、效率類等信息交互應用已通過開展大規模測試驗證與示范應用發展成熟,如廣州、長沙、無錫等多地部署面向城市道路的紅綠燈狀態提醒、綠波通行等規模化應用服務。
協同感知是車路協同當前正在探索和接下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如高新興在廣州海珠、番禺等多地部署了支持全量高精度車路協同感知應用的智慧路口,支持公交車、出租車、二輪車、三輪車、行人、普通小車、卡車等交通參與者及交通環境、交通態勢等信息的精準感知,實現事件精準發現、重點車輛監管、道路狀態監測等業務賦能。
需要注意的是,實現車路協同感知及決策控制需要“通信”及“車-路-云一體化體系”兩大關鍵技術支撐。通信技術方面LTE-V2X會向NR-V2X平滑演進,LTE-V2X(R14,R15)可以支持安全出行類業務和局部交通效率類業務,NR-V2X(R16,R17)可以支持協同類自動駕駛業務,雙方呈互補關系而并非替代關系。
構建車-路-云一體化體系方面,云控平臺作為能夠聯系車路云一體化系統各組成部分的核心要素,是目前全國各地開展車路云一體化實踐的重要形式。基礎與應用分層解耦,以及開放性,對云控平臺支撐充分競爭性、差異性的云控應用至關重要。
此外,在交通要素繁多、環境干擾復雜、滲透率波動大、邊際場景多的真實道路交通環境中,如何能充分發揮云控平臺的共性基礎數據、能力價值,還需要產業界共同進行技術創新和研究。
其次,從業務應用的角度來看,產業界目前正由車路協同賦能L1/L2/L3輔助駕駛和特定場景及限定區域的中低速智能網聯無人駕駛向未來賦能開放道路全場景的L4/L5無人駕駛進行過渡,同時由車路協同賦能智慧交通向未來賦能智慧城市過渡。
車路協同可以賦能ADAS,從而實現C-ADAS功能,例如協同式自適應巡航C-ACC(在傳統ACC基礎上,增強綠波車速通過路口、紅綠燈自動啟停等功能)和協同式自動緊急制動C-AEB(在傳統AEB基礎上,增強交叉路口、靜止物體、鬼探頭等場景的自動緊急制動功能)等。
另外,車路協同作為智能交通系統的重要革新技術,正在與ITS在微觀層面、區域層面和全局層面進行融合創新,幫助交通管理者掌握及時、全面的交通態勢信息,進行交通指揮、交通調度、應急事件處置、全局決策及控制,全面提升交通安全性和通行效率。通過車路協同,賦能“雙智”智慧城市基礎設施新型感知體系的建設,也對改善群眾出行體驗、高效治理“城市病”起到重要作用。
最后,從產業落地實踐的角度來看,車路協同已經歷技術驗證階段,正處于示范應用向運營服務過渡的階段。
其中,技術驗證階段由技術進行驅動。例如,為促進C-V2X產業中整車、模組、終端、安全、地圖、定位等企業的協同和跨界融合,IMT-2020(5G)推進組C-V2X工作組聯合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等相關組織和企業,從2018年開始,連續舉辦了“三跨”、“四跨”“新四跨”、“C-V2X先導應用實踐活動”(滬蘇錫、武漢、柳州、德清)等C-V2X互聯互通測試應用示范活動,驗證了車聯網規模化商用的可行性。高新興科技集團連續多年參與其中,自研的C-V2X芯片模組、車載終端、協議棧等核心產品在實際場景中驗證了可靠性及通信能力。
示范應用階段由場景進行驅動。截止目前我國已建設17個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范區,批復16個“雙智”(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城市,車路協同開始城市層面的落地應用。現階段重點是找到有行業痛點的場景應用,做精做細,如道路運輸、城市出行與物流、園區客貨運輸、港區運輸和集疏運、特定場景作業等,逐漸擴大應用規模。
運營服務階段則需要由商業進行驅動,產業主導也將由政府和頂層規劃商逐漸轉移至市場,車路協同規模化商用,數據大規模流通,此時需要重點突破車路協同系統的數據安全技術和保障車路云系統的分層解耦,最大程度發揮出數據價值。
03 車和路“對話”
Q:2022年以來,車路協同鮮有被整車企業提及,請問車和路之間協同了嗎?
對于車企來說,鮮少提及車路協同,是因為大多數情況下車企專注于自己能決策的車,而非自己不能決策的路。對于車企來說,車路協同實質上已經在“智能網聯汽車”的概念中加以實踐,有大量車企在深入展開網聯汽車的探索,比如說5G技術的應用,C-V2X技術的應用等等。
整體來看,C-V2X前裝上車的速度是加快的。例如,2021年,廣汽埃安AION V Pus 作為量產的“5G+V2X”車型參加了2021 C-V2X“四跨”(滬蘇錫)先導應用實踐活動,展示了C-V2X一階段標準應用的功能量產車輛,并驗證演示了C-V2X二階段標準應用功能,受到了行業內廣泛的關注和認可。
截至2022年12月,福特車路協同系統已在國內實現了無錫、長沙、廣州、西安、武漢、南京六城覆蓋,并在旗下六款車型上標配。福特也公開表示2025年前50%新車會配備V2X。
2023新年伊始,中國一汽舉辦紅旗品牌新能源汽車全球戰略發布會,發布了E001、E202、E702三款新架構的新能源車型,這三款新車型都將搭載C-V2X技術,實現交叉路口碰撞預警、弱勢交通參與者碰撞預警、鬼探頭預警、交通參與者感知數據共享、緊急車輛提醒、車輛失控預警、逆向超車預警、闖紅燈預警、綠波車速引導等18項C-V2X應用,以及C-V2X與智能駕駛系統深度融合的特色場景應用。
截至目前已有十幾家車企發布了C-V2X量產車型,包括一汽、上汽、上汽通用、上汽奧迪、廣汽、長安福特、長城、比亞迪、蔚來、華人運通等多家車企。2022年4月,中汽中心中國新車評價規程(C-NCAP)計劃于2025年將C-V2X功能納入安全預警場景。
表明C-V2X技術已經獲得汽車產業界一定認可,期待上車熱潮來臨。
來源: 中關村智能網聯研究匯
